主页 > 教育学习

自相矛盾的道理(自相矛盾的道理是什么)

敏雨真 2023-05-19 06:16:20 7593次

自相矛盾意思是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说话和做事之前要思考清楚,语言或行动要一致。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以下是对"自相矛盾的道理"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自相矛盾的道理是什么

自相矛盾意思是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说话和做事之前要思考清楚,语言或行动要一致。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翻译为: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能刺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韩非,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自相矛盾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不能自我矛盾、相互抵触。“自相矛盾”常用来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自相矛盾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

【成语启示】

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分析评论】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傲盾问题。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揭示道理】

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己与自己矛盾的道理。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