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杂谈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鲍雯 2023-06-06 15:16:36 6585次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第六章。 原文: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以下是对"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第六章。

原文: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 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这句话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

反义词

铁石心肠 [ tiě shí xīn cháng ]

释义:形容心肠硬,毫不动感情。

出处:唐·皮日休《桃花赋序》:“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句的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是:同情心就是仁的开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在孟子的哲学里,人性本善且拥有四种天生就有的本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先秦〕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 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