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学习

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矫枉过正的意思)

雪虎 2023-06-19 09:16:09 6705次

矫枉过正的意思是比喻纠正错误或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矫:扭转,纠正。枉:弯曲。为要把弯曲的东西扭直,却弯过了头,结果又弯向另一方。矫枉过正(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是一个成语,...,以下是对"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矫枉过正的意思

矫枉过正的意思是比喻纠正错误或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矫:扭转,纠正。枉:弯曲。为要把弯曲的东西扭直,却弯过了头,结果又弯向另一方。矫枉过正(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成语告诉人们,欲速则不达,事情一旦过了头就会引起其他的错误。人们更多的是要学到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事情,避免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造句

1、应该纠正浪费的习惯,但一变而为吝啬,那就是矫枉过正了。

2、纠正错误要实事求是,掌握好分寸,尽量避免矫枉过正。

3、但是另一方面,驾驶员经常在灯变黄的时候加速,或者说猛踩刹车后边的车与之相撞,这样都有些矫枉过正。

4、经理大力推动绩效提升运动,弄得大家拚命加班,的确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

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

矫枉过正指矫枉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

矫枉过正(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矫枉过正指矫枉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成语出处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春秋》为人不知恶,而恬行不备也,是故垂累责之,以矫枉世而直之。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知此而义毕矣。

成语寓意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成语告诉人们,欲速则不达,事情一旦过了头就会引起其他的错误。人们更多的是要学到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事情,避免矫枉过正。

成文用法

“矫枉过正”指矫枉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

运用示例

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十四卷。:"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唐·李延寿《南史·王琨传》:“琨避违过甚,父名恭怿母名恭,心并不得犯,时咸谓矫枉过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矫枉过正的意思是什么

矫枉过正,汉语成语,读音为jiǎo wǎng guò zhèng,那么矫枉过正的意思是什么呢?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矫枉过正意思是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2、 矫枉过正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

以上就是对于矫枉过正的意思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矫枉过正的意思是什么 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

1、矫枉过正,汉语成语,读音为jiǎo wǎng guò zhèng,意思是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

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一·玉杯》:“《春秋》为人不知恶,而恬行不备也,是故垂累责之,以矫枉世而直之。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知此而义毕矣”。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十四卷:“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