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是什么意思(及笄的意思解释)
喜雨筠 • 2023-07-14 15:16:50 • 6424次
及笄的意思是女子年满十五。 一、出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以下是对"及笄是什么意思"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及笄的意思解释
及笄的意思是女子年满十五。
一、出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二、分词解释。
及:从后头跟上;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及时。及早。及锋而试;连词,和,以及。
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弁笄。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及笄。笄年。
及笄的例句:
1、如果,我早出世八年,图璧四年的大年初一,当你及笄之时,四国之内,最与你般配的人,其实不是姬婴,而应该是我,不是吗?
2、破门而入的显然是个少女,瞧来及笄年华,一头乱发活像逃难十年,脸蛋倒是清秀,却被过多的粗鲁给掩盖,要她手上有把大刀,旁人定会猜她是否在梁山落草。
3、她生得肌肤胜雪,发如堆鸦,年未及笄,容貌已是极美,着一身白碾光绢珠绣金描挑线裙,束一条白玉镶翠彩凤文龙带,钗如天青而点碧,珥似流银而嵌珠,便是一双绣鞋,也是金缕银线,绕着五色牡丹,华贵难言。
4、来自及笄起上门提亲的人就快把门槛踩烂,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让她青梅竹马的大将军唯亦八抬大轿娶回家,并诺之:一生一世一双人。
5、女子妙龄十五,及笄年华,长相俏皮可爱,身着一身狐裘,顶上是吊坠头圈,头圈上镶满珠宝,有着塞外部落贵族少女的气质。
及笄是什么意思解释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及笄,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í jī,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则又指出嫁的年龄。
《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出处
1、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2、明,朱鼎 《玉镜台记,议婚》:“ 润玉 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
3、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4、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5、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及笄怎么解释
及笄的意思是: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及笄,汉语词语,拼音是jí jī,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出自:《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垂髫、豆蔻、弱冠等。及笄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在古代,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
分词解释:及(拼音:jí)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手触及前面的人,本义是追赶上,抓住,引申为到达。又转指到那个时候,再引申为趁这个时候。“及”又表示并列关系,作连词用。“及”由“到”又引申为比得上。
笄,汉语二级字,读作笄(jī),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发笄。弁笄。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及笄。笄年。
及笄造句:
1、伯荣年已及笄,见环放诞风流,惹动情窦,免不得与他笑谑。
2、她生得肌肤胜雪,发如堆鸦,年夫及笄,容貌已是极美,着一身白碾光绢珠绣金描挑线裙,束一条白玉镶翠彩凤文龙带,钗如天青而点碧,珥似流银而嵌珠,便是一双绣鞋,也是金缕银线,绕着五色牡丹,华贵难言。
3、周娥皇吐了一下舌头,倒显出了及笄年华女孩儿的本色。
及笄是什么意思 及笄的相关知识
1、及笄,汉语词语。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2、古语年龄: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又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相关推荐
-
1.释义为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忧愁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2.出自三国(魏)嵇康《琴赋》。3.拼音是jìngmì4.近义词恬静、宁静、寂静、安静、孤寂、寂寥、平静5,以......
-
海军司令员。在《父母爱情》中江德福刚开始是中国海军炮团长,少校军衔,之后是守备师参谋长,是一个中校军衔。在后面当上了海军司令员,相等于现今的正师级或者是正厅级。电视剧中江德福入学进修的中......
-
“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是:濯清涟而不妖。1、出处句子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
1、压缩包指的是查找文件内的重复字节,并建立一个相同字节的“词典”文件,并用一个代码表示,比如在文件里有几处有一个相同的词,用一个代码表示并写入“词典”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缩小文件的目的......
-
-
-
-
-
-
-
-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