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不立的意思(失信不立什么意思解释)
类莺 • 2023-07-23 09:16:19 • 7364次
失信不立意思是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左传》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以下是对"失信不立的意思"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失信不立什么意思解释
失信不立意思是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左传》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
失信不立表示什么意思
失信不立是指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失信不立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失信不立可见于《论语》:“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意思是人没有诚信就没有威信,企业没有信任就不会兴旺发达,国家无信用则回败落。《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失信不立是什么意思二年级
“失信不立”是一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意指一个人如果丧失了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失信不立”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要珍惜信用,遵守诺言,把道德和信用作为自己的基本准则。同时,失信者也应该及时反省并改正错误,重建信誉,重新获得社会认可。
这个思想与现代的信用体系有相似之处。在现代社会中,信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在各种场合下保持良好的信誉,比如信用卡、贷款、房屋租赁等方面。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信用,他将难以获得金融支持、签订合同、甚至找到工作。
轻诺必寡信,失信不立,小信成则大信立是什么意思
不重视承诺必然缺少信用,信用缺失则不会成大业,小的信用可以成就一定的事业,大的信用能成就大业。
1、轻诺
读音:qīng nuò。
释义:轻易许诺。
2、失信不立
失信不立读音:shī xìn bù lì。
释义: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出处: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相关推荐
-
一以贯之的解释如下: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一以贯之造句:1、这也是所有伟人必定要安排的身后事,必定要找一个能一以贯之的接班人。2、我认为,你刚才说的,很好滴......
-
念yù彧字形:嵌套结构解释:1.有文采:~~2.富有文采的样子,如“羌瑰玮以壮丽,纷~~其难分”3.茂盛的样子,如“黎稷~~”)。拓展资料说文解字中对彧的解释有彣彰也。彣彰各本作文章.,......
-
OSD是on-screendisplay的简称,指屏幕菜单式调节方式。它通过显示在屏幕上的功能菜单达到调整各项参数的目的,不但调整方便,而且调整的内容也比以上的两种方式多,增加了失真、会......
-
1、BTW,一般指“bytheway”,用在文章或者段落的结尾处,表示提醒。在日常的短信及聊天时使用。以解决话题转换时给人带来唐突感觉的问题。相当于常说的“对了”2、BTW,还指BACK......
-
-
-
-
-
-
-
-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