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之道五道是指什么?儒家五常之道的解析介绍
雪虎 • 2023-12-26 13:19:55 • 6637次
儒家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哪五常?儒家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充提出“仁、义、礼、智”,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孔子明确提出:“仁者,爱人”。儒家认为应当用“仁”来处理伦理社会关系,主张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而孝悌则是“仁”的根本。
“义”字是中国传统的基本价值规范之一。“义”的本义是指合宜的行为表现,而这种合宜的判断标准是社会公认的准则,“义”的繁体字为“義”,在造字上含有群我关系的因素,也就是说令自己的言行符合群体的规范要求者乃称之为“义”。概而言之,“义”体现着一种超乎个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范畴。孔子曾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并且有“义然后取”、“见得思义”、“见义勇为”等关于“义”的行为要求,孔子是将“义”作为自身取舍的准则来看待的,如有所取,必当符合义的要求而后可;若有所求,亦当首先思考是否符合义的标准。
“礼”字是中国传统价值的一个核心范畴。礼仪最初是指祭神的宗教仪式,后来发展到人事方面,表示与人的身份地位相应的行为规范和仪式制度。《礼记·中庸》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可见当时的礼仪是非常繁复的,礼制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大无小,甚至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相应的礼节来规范。孔子对周公之礼极为尊奉,将“礼”视作修身与治国的基础,曾对其子孔鲤言:“不学礼,无以立。”并且提出著名的“克己复礼为仁”的论说。
“智”字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范畴之一。儒家思想中的“智”,指的并不是科学智慧,而是一种道德智慧,也就是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也就是孟子所言的人的与生俱来的“是非之心”。《论语·雍也第六》记载:“樊迟问知(即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的解释是,致力于民众应当遵从的义德,尊敬鬼神但是并不亲近它,这就是可以叫作“智”了。
“信”字是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范畴之一。信,就是诚,是无欺,是使人无疑。“信”不仅被奉为人际相处的起码准则,亦是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将人没有诚信比作犹如车没有輗、軏(輗、軏,指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关键部位)无法立足于世。
相关推荐
-
儒家思想主张什么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儒家思想主张什么儒家的思想主张是:1.互敬互信;2.仁而有序;3.微言大义;4.重义轻利;5.格物致知。互敬互信:伦理学上儒家注......
-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有:1、孔子孔子,儒家创建人,思想核心是“仁”和“礼”。2、孟子孟子,儒家理想主义派代表,核心思想是“仁政”,主张“政在得民”。3、苟子,儒家现实主义派代表,......
-
-
-
-
-
-
-
-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