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是怎么形成的(月食是怎样产生的)
侍驰丽 • 2023-04-20 07:16:04 • 6595次
日食、月食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 日食 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以下是对"月食是怎么形成的"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月食是怎样产生的
日食、月食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
日食
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地球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其二,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贝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为什么会出现月食 形成月食的原因
1、月食的形成从物理角度,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太阳、地球、月亮成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之中,就行成我们平时看到的月食。
2、发生的时间要看月亮离地球有多远,这就决定了地球的阴影能覆盖多大的范围,月亮在这个阴影当中穿越的时间是多长。
3、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4、月球处于地球的本影区时太阳的光线虽然无法直接到达其表面而使其产生反射,但地球的大气层却在接收太阳光线时吸收了波长较短的蓝,紫,黄等光,把收到大气散射影响较小的红光折射到了地影中的月球上,从而使我们看到了呈现出一轮红色的月亮。
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月食类型
月食的形成过程: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阴影部分时,原本可以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此时有部分或者全部不能被阳光照亮,这样使得地球的观测者不能看到普通的月相,能看到的就是形成的月食。下面我将对月食进行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往下阅读,了解一下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月食是如何形成的 1、月食的形成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月球刚与半影区接触时,此时月球表面光度略为减少,肉眼难以察觉。
2、初亏仅在月偏食和月全食时发生,这标志着月食的开始。此时月球由东边慢慢进入地影,为月球与地球本影的第一次外切。食既仅发生在月全食,此时月球进入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进行第一次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3、食甚是月球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此时月球前后呈现出红铜色或暗红色。生光仅发生在月全食,此时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进行第二次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4、复圆仅发生在月偏食和月全食,此时月球逐渐远离地球本影,并与地球本影进行第二次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月球完全离开半影区时,标志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月食类型 通过上文对月食的介绍,相信大家能认识到月食是怎么形成的。月食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月全食、月偏食、半影月食。月全食出现在整个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内的时候。月偏食发生在月球部分进入地球本影的前后。半影月食发生在月球掠过地球半影区的时候,不易引起注意。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