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喀斯特地貌有什么特点)
敏雨真 • 2023-04-21 10:16:01 • 6168次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因此在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両银”的俗谚。 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以下是对"喀斯特地貌的特点"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因此在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両银”的俗谚。
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地貌形成原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气候,降水,温度和气压影响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影响岩溶作用,生物,动植物给土壤提供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氧化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影响岩溶作用。构造,岩层的产状和节理构造等,有利于水的垂直流动,从而影响岩溶作用。
喀斯特地貌有什么特点
喀斯特地形(也称“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地区.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厚实的石灰岩层.经过长时间的水流侵蚀,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质学家们将这种石灰岩层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暖湿的石灰岩层分布区.在中国,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应是云贵高原,被侵蚀的石灰岩在这里形成了极富特色的云南石林,此外日本山口县秋吉台也是一个喀斯特地貌显著的地区.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喀斯特地貌特点: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1、石灰岩地区被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2、气候对喀斯特地貌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如我国西南部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因此岩溶作用才能延续进行。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的石灰质含量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因此其被溶解分割后的形状也不同,于是便形成了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地貌。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什么呢
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在水库大坝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
1、作为一种不稳定的地貌形态,它对于建筑,道路的建设具有巨大的影响。这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直接后果就是土壤有机物流失严重土地贫瘠,严重阻碍农业的生产。
形成:
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溶洞。
这种奇妙的自然作用,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现为:CaCO3+CO2+H2O=Ca(HCO3)2。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果受热或遇周围压强突然变小时,其中溶解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此时的反应方程式为:Ca(HCO3)2 =CaCO3↓+CO2↑+H2O。
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加之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