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学习

两点水打一个字(两点水打一字谜底是什么字)

豆俊彦 2023-04-21 18:16:04 7025次

两点水打一字谜底是什么字,回答如下:冰 解谜思路:根据谜面,“两点水”可以理解为“冫”和“水”字的组成,合并为新字“冰”。在这个谜语中,“两点水”是谜面,“打一字”是谜目,谜底是冰。 冰是固态的水,指...,以下是对"两点水打一个字"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两点水打一字谜底是什么字

两点水打一字谜底是什么字,回答如下:冰

解谜思路:根据谜面,“两点水”可以理解为“冫”和“水”字的组成,合并为新字“冰”。在这个谜语中,“两点水”是谜面,“打一字”是谜目,谜底是冰。

冰是固态的水,指的是水在零摄氏度或以下凝结成的固体,见于《诗经·小雅·小旻》,原文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冰的主要释义如下:1、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2、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3、像冰的东西。

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冰古字写作“仌”或“冫”,最早见于商文,“冰”则出现在春秋前后。冰的本义是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结成的固体。又用作动词,是结冰、冻结的意思。

后来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也叫“冰”。因为“冰”本身非常寒冷,所以把极冷的感觉也称为“冰”,如:这水冰手。“冰”是固体的,所以把结晶成固体、成结晶形的也称为“冰”,如:冰糖。

“冰”的古字写作“仌”或“冫”,最早见于甲骨文,也是“凝”的本字。甲骨文的“仌”字,像严寒之中,水凝结突起的冰块的样子(图1)。金文字形(图2)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无较大差别。大约到春秋时期就分化出了“冰”字(图3),

由两部分组成。“冰”是个会意兼形声字。它以水作形符,“冫(仌)”兼声符。“水”,表示这个字与水有关。“冫(仌)”是“冰”的本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冰上的纹理。二者组合在一起,意思是水受冻而结成的固体。隶楷文字整齐化,写作“冰”。

两点水打一字

01 冰

“两点”+“水”为冰字。冰(bīng),左右结构,部首为“冫”,右边一“水”字。

词目:冰

拼音:bīng

部首:冫,部外笔画:4,总笔画:6,结构:左右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冫水

汉字部件分解: 冫水

笔顺读写: 捺 横 竖钩 横折 撇 捺

字义

1.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

2.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糖。~晶石。

3. 使人感到寒冷:~手~脚。

4.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上。

5. 洁白明彻:~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冰”的古字写作“仌”或“冫”,最早见于甲骨文,也是“凝”的本字。甲骨文的“仌”字,像严寒之中,水凝结突起的冰块的样子。金文字形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无较大差别。大约到春秋时期就分化出了“冰”字,由两部分组成。“冰”是个会意兼形声字。它以水作形符,“冫(仌)”兼声符。“水”,表示这个字与水有关。“冫(仌)”是“冰”的本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冰上的纹理。二者组合在一起,意思是水受冻而结成的固体。隶楷文字整齐化,写作“冰”。

两点水打一字 冰为谜底的谜语

  两点水打一字,谜底是“冰”字,从谜面可得出,两点和水,所以就组成了“冰”字。冰字的拼音是bīng,笔画共有6画,部首是“冫”。“冰”的意思是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可组词为结冰、滑冰、冰冻、冰鞋、冰锥、刨冰等。

  “冰”字引申的其他解释:

  1、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

  2、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

  3、像冰的东西:~片、~糖、干~。

  4、冰姓。

   “冰”为谜底的谜语:

  1、三点水少一点(打一汉字)

  2、左边少点水,右边尽是水,整体遇火化成水(打一字)

  3、左看两点水右看水两点(打一字)

  4、此物最怕晒,越晒湿越快(打一自然物)

  5、左右都是水(打一汉字)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