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经验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子车新柔 2023-05-04 03:15:55 6814次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如下: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以下是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如下: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半湿润区,以南属于湿润区。

3、秦岭—淮河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4、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们划分南北的重要依据。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8、河流水文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秦岭淮河一线具有那些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在地形上极具特殊意义,它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这条河流就像是一条巨大的分割线一般,线的左右两旁,无论是从气候环境还是人文习俗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它还是我国八百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零度等温线,旱地作物和水田作物的分界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以及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秦岭因为地势极高,所以它阻挡了来自南方的水汽,也阻挡了北方的寒冷空气。所以戏称“古有猛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有秦岭一己之力挡住冷空气。”

冷空气自西向东或自北向南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移动消耗了“大量元气”。到了秦岭,精疲力竭的冷空气还要翻山越岭,所以实力不够强的冷空气“爬”到这就没“后劲”了。

就算有“耐力”比较强的冷空气,奋力翻过山之后也已累的没有力气再“走”了,因此就造成了秦岭“挡”住了冷空气的现象。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可以被秦岭“挡住”,遇到强冷空气来袭,还是可以“破关”出去,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山脉阻挡了干冷空气,并不会出现如同天线分割一般“泾渭分明”的现象;反而,当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会在一侧出现暖气流抬升形成云,而另一侧气流下沉,出现晴空。

而因为秦岭造成的两边气候差异,从而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会随着气候而改变。小到豆腐脑是咸是甜,大到人们的文化习俗,都有着明显不同的差异。

不得不说,秦岭淮河就像是我国的地理宝藏,我们应当珍惜他。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求完整

1.1月份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2.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3.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4.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5.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8.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9.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一熟的分界线;10.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11.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1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13.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14.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分界线;15.过渡带与多水带分界线 貌似没什么了吧…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