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经验

孙子兵法有多少篇(《孙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

雪虎 2023-05-17 12:16:13 7950次

《孙子兵法》是一部内容完备、结构严谨的兵法谋略专著。在书中,孙武把与战争有关的军事问题,分为十三篇加以论述。各篇既能独立成章,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上下承启,前后衔接,浑然一体。《孙子兵法》十三篇,...,以下是对"孙子兵法有多少篇"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孙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

《孙子兵法》是一部内容完备、结构严谨的兵法谋略专著。在书中,孙武把与战争有关的军事问题,分为十三篇加以论述。各篇既能独立成章,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上下承启,前后衔接,浑然一体。《孙子兵法》十三篇,分别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篇主要是讲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篇是讲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军形篇和兵势篇是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和“势”。

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

《孙子兵法》是孙武在总结商、周、春秋时代战争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个人对战争的精心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其实用性和指导性非常强,其中针对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专门论述,其准备、应对之法简洁有效,具有针对性,被广为援用。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科学、丰富,战略战术变化无穷,集“韬略”、“诡道”之大成,是兵家的谋略宝库,被尊为“谈兵之祖”、“兵经”和“兵学圣典”。其博大精深的军事内涵和逻辑缜密严谨的论证对后世军事理论的创作起到了启蒙和借鉴的作用。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有多少篇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由春秋时期吴国将领孙武所著,共有十三篇。分别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作者简介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其所著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现代,《孙子兵法》也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孙子兵法有哪十三篇,每篇主要内容是什么

1、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2、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

3、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4、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5、第五篇《兵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6、第六篇《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7、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8、第八篇《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9、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10、第十篇《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11、第十一篇《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12、第十二篇《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13、第十三篇《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孙子兵法》有几篇

《孙子兵法》全书共13篇,5900余字。《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列为《武经七书》之首。据《隋书·经籍志》载,为“吴将孙武撰”。《孙子兵法》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

它继承、发展前人的战争经验和军事理论,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学鼻祖”,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书籍观念

书中把战争看作关系军民生死,国之存亡的大事加以研究,要求对战争持慎重态度,做到有备无患。该书着重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认为将帅是“国之辅也”,优良的将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

在治军思想方面,它主张“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对俘虏提出“卒善而养之”。《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揭示了正确指导战争的规律,至今仍是科学的真理。书中关于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作战指导原则等的论述,都是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思想为基础的。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