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学习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关香卉 2023-05-22 15:16:38 5262次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以下是对"黄帝内经是谁写的"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中医经典十大名著

中医最经典的著作共有10部,即《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

《素问》与《灵枢》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神农本草经》开本草学先河,《伤寒论》、《金匮要略》创立六经及脏腑论治,《中藏经》发展了脏腑学说,《脉经》立中医脉学之先,《针灸甲乙经》为首部针灸学专著,《黄帝内经太素》是第一部系统整理《黄帝内经》的著作。

《黄帝内经》谁写的

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的作者、朝代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但后世认为作者亦非一人,《黄帝内经》并不是由一个作者完成于一个短时间内,是多个作者跨越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集结而成。

成书观点如下:

1、先秦时期: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晋代的皇甫谧 ,宋代的林亿、高保衡等。他们认为像黄帝内经这样科学巨著,非通晓智慧的圣贤大智不能为之,所以必定是黄帝所作。

2、《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黄帝内经》应当是扁鹊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3、编著这样的医籍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在西汉时期,才为医学家编著医籍提供了现实的条件;《黄帝内经》与“黄老学派”有密切联系,也为只有在西汉“黄老学派”鼎盛时期才能成书。

扩资资料

《黄帝内经》的价值:

1、《黄帝内经》以解读生命本质、维系生命健康、追求生命的最大限度延续为主旨,以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与哲学围绕生命展开的所有思想与理念凝练于其核心理论中,是将传统哲学思想文化落地于具体实践的典范。

2、《黄帝内经》有太多的生命现象与临床事实值得用科学的手段去挖掘、去阐释,这些皆会为科学研究提供广大的空间。

3、《黄帝内经》医学思想与文化,不仅对发展中医药理论是重要的,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同样不可或缺。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