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的道理(邯郸学步的道理10字有哪些)
关香卉 • 2023-05-26 01:16:47 • 5418次
1、邯郸学步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事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这样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2、邯郸学步,汉语成语,拼音是hán dān xué bù。邯郸...,以下是对"邯郸学步的道理"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邯郸学步的道理是什么 邯郸学步的道理简单介绍
1、邯郸学步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事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这样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2、邯郸学步,汉语成语,拼音是hán dān xué bù。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出自《庄子·秋水》。
3、成语典故: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邯郸学步的道理10字有哪些
《邯郸学步》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一味模仿他人,要拥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一味地模仿别人,自己的本事也没学到家,最后不仅学不会别人的本领,反而会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邯郸学步,拼音是hán dān xué bù。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倒把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成语典故: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近义词
东施效颦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释义:比喻盲目地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译文:西施心口痛,所以皱着眉头走在村子中,村中的一个长得丑的人看见了(西施)觉得她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东施,带着妻儿躲开(她)跑开。
邯郸学步的意思是什么道理是什么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闻名。燕国有个年轻人特意来学习。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都很优美。他见一个学一个,结果,谁的也没有学会,又把原先走路的方法给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褒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绝对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所以,邯郸学步,也可喻作刻苦学习,忘却了自己的精神,值得褒奖。
邯郸学步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容如下:
战国时期,有一位住在燕国寿陵的少年,家境很好,却非常缺乏自信心。
少年成天哀叹:“为什么我事事都不如别人?”家里人都劝他:“不要灰心,你现在已经很好啦。”可是,少年根本听不进家人的劝说。
时间一长,少年越来越不自信了,甚至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都不如别人的好看。
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无意间听见一个老人说:“我觉得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是全天下最美的。”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道:“没错!”“对极了!”
于是,少年开始学邯郸人走路。他觉得年轻人走路的姿势好看,于是,便跟在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身后,认认真真地学他走路。少年一会儿学学这个人走路,一会儿又学学那个人走路。就这样,他在大街上走了整整一天,最后,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而且连到底该怎么走路都不会啦。
内涵道理:虚心向他人学习是对的,但是我们应该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能生搬硬套。这样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