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杂谈

霜是怎么形成的(霜是如何形成的)

太叔彤 2023-06-22 16:16:22 5735次

霜是接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 霜的出现,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并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有冷气团控制的时候,所以往往会维持几天好天气,中国...,以下是对"霜是怎么形成的"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霜是怎么形成的

霜是接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

霜的出现,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并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有冷气团控制的时候,所以往往会维持几天好天气,中国民间有“霜重见晴天”的谚语,道理就在这里。霜是一种天气现象,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

霜冻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霜冻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它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温度低于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

霜是如何形成的

霜是水汽(也就是气态的水)在温度很低时,一种凝华现象,跟雪很类似。严寒的冬天清晨,户外植物上通常会结霜,这是因为夜间植物散热的慢、地表的温度又特别低、水汽散发不快,还聚集在植物表面时就结冻了,因此形成霜。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才会结霜。

霜的形成过程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细小水晶体层。

在深秋的早晨,你可能会感觉到潮湿的露珠覆盖着草地。当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到凉爽的表面时,就形成了露珠。液化是气体变成液体过程的名称。如果夜间温度足够低,水蒸气就会直接从气体变成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凝华。相反的过程,升华,是指固体直接变成气体。

可能导致霜冻的气象条件:

晴朗的天空会导致辐射冷却,让大量的热量进入大气层。平静阻止了大气的搅动,这使得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过冷温度。这些过冷的温度比地表以上一米的温度低。

凉爽的温度加上一些水分,促进了冰晶的形成。如果过冷,冻结温度可以冷却到露点(当冷却到发生凝结的温度;水汽将不得不以雾、霜等形式从大气中释放出来)暴露的表面可能出现霜。

当地一项关于霜冻形成的研究将温度与露点联系起来,有以下的霜冻指导方针:温度在3到5摄氏度之间会导致局部霜冻,0.5到3摄氏度会导致大范围霜冻,以及0摄氏度及以下会导致普遍的霜冻/冻结。不过这项研究没有考虑到其它因素,如天空覆盖和风速。

当地地形在决定是否和何处结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冷空气会在山谷中停留,因为它比暖空气重,因此这些地区更容易出现霜冻。山谷还能保护该地区不受强风影响,增加霜冻的可能性。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