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杂谈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豆俊彦 2023-07-01 00:16:00 7291次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告诉我们犯错之后,应该知错就改,坚持错误,必将彻底失败。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摘录: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以下是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什么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告诉我们犯错之后,应该知错就改,坚持错误,必将彻底失败。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摘录: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辞达而已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去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属于八字成语,常用于劝告他人改正过错。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出处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论语卫灵公》节选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过,过错。是,作代词,是“此,这”的意思。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了。”

自古以来 ,人类最不可避免的就是犯错,而最害怕的却是认错,最悲哀的是不知错,可最糟糕的是知错不改过。伟人也有出错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不可原谅的错误,只要你肯承认,你的错误就减轻了一层;只要你意识到那是错误,那你所犯的错误便减轻一半;若你还知道去改正,并以行动去证明你在改正,你的错误便可原谅。孔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是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 以人为镜 ”。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忠言逆耳却利于行,“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那我们让就做到“ 言者无罪 , 闻者足戒 。”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 , 善莫大焉 。我们只有做到 过而能改 ,才能让生活更有意义,生命更有价值。“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让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反省,多检讨,乐于听忠言,善于讲真话,知错能改,使自己成为境界更高尚的人!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