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学习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月全食介绍)

梅寒凝 2023-04-25 14:16:19 5410次

月食的形成原因是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以下是对"月全食的形成原理"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月食的形成原因是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

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标志月食开始。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月全食的形成原理 月全食介绍

1、月全食(total lunar eclipse),天文学术语,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2、例如,2014年10月8日,天空上演“月全食”,月亮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神秘漂亮的“红月亮”。月全食在8日晚17点14分开始,从初亏到复圆历时约3小时20分钟。 2015年4月4日晚天空呈现月全食。初亏时刻为4日18时15分;食既时刻为19时54分;食甚时刻为20时0分;生光时刻为20时6分;复圆时刻为21时45分。其中,最精彩的全食阶段持续了12分钟,这也是134年来,持续时间最短的一次月全食。月全食将发生于北京时间2018年7月28日凌晨3点30分到5点14分。

为什么会出现月食 形成月食的原因

1、月食的形成从物理角度,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太阳、地球、月亮成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之中,就行成我们平时看到的月食。

2、发生的时间要看月亮离地球有多远,这就决定了地球的阴影能覆盖多大的范围,月亮在这个阴影当中穿越的时间是多长。

3、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4、月球处于地球的本影区时太阳的光线虽然无法直接到达其表面而使其产生反射,但地球的大气层却在接收太阳光线时吸收了波长较短的蓝,紫,黄等光,把收到大气散射影响较小的红光折射到了地影中的月球上,从而使我们看到了呈现出一轮红色的月亮。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