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杂谈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糜初兰 2023-06-21 09:16:21 5275次

全诗如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译文:...,以下是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全诗

全诗如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译文:

入朝为田宿舍,晚上登上天子堂。

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

如果不经住冬天那刺骨的严寒,梅花不会有扑鼻的香气。

寒窗苦读了十年,没有人知道你的辛苦,等到你考中状元,全天下的人都开始崇拜你。

本来把心全部奉献给了明月,可是明月并不在意,却独独照耀那没有直觉的沟渠。

作品引语: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七言绝句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21册),第15106页,最后一行。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且说妲己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意思

通俗地说,“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内心的失落感自然不言而喻。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星星不知我心,明月不解风情”。其实,这种推断并不全面。真诚的付出没有赢得明月的回访,原因至少有这么几个,一是明月原本就未曾感知到“我心向明月”;二是明月虽有感知,但确无意于照我心;三是明月已有感知,也有意朗照我心,但一时间层云阻隔,月光暂难抵达;四是明月已然照着我心,可我自己却未曾感知到。这样看来,明月“未照我心”,责任不全在明月了。

无论出于哪一方面的原因,“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都是让人倍感伤心的,毕竟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现象的造成,本质上都是彼此之间不能够相互理解。不被理解的孤独感让人难受。正是如此,古往今来,渴望被理解成为人们的共同期望,期待“我心向明月,明月照我心”都是人们的普遍希冀。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全诗

原句应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全诗如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故事简介:

《琵琶记》,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则诚)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更早时还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原故事中背亲弃妇的蔡伯喈变为了全忠全孝。故事讲述了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从。伯喈被逼赶考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结婚,虽不允,但牛丞相不从而依之。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赵五娘一路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这“三不从”是高明重点刻画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关目。

故事意义:

表明封建社会忠孝难以两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时又有一定批判;

在宣传封建道德时,对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批判,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如牛丞相的专横,地方官的腐败。

作品地位:

《琵琶记》的文学成就,大大超过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作品。高则诚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把戏文的剧本创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杰出作家。他在南戏发展史上的地位颇似杂剧发展史上的关汉卿。《琵琶记》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只影响到当时剧坛,而且为明清传奇树立了楷模。所以,过去把它称为“南戏之祖”。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不同的诗句,下面分开进行解释。

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释义:我本将我的一片诚心向着明月,奈何明月却照亮着沟渠。表示心里属意的对象并不喜欢自己或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出处:《琵琶记》

作者:高明

创作年代:元

2、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释义:落花想要随着流水一同飘流,奈何流水却没有留恋落花的心思。比喻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

出处:《喻世明言》

作者:冯梦龙

创作年代:明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