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学习

止于至善的含义(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侍驰丽 2023-06-23 19:16:01 5060次

止于至善,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停止,克制。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善与恶...,以下是对"止于至善的含义"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止于至善,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停止,克制。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可能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克制,也许就是真的至善。

止于至善的含义和深意

一、表意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二、深意

“至善”简单地说就是大公无私。《老子道德经》说:上善若水。就是指人要像水一样处下不争,具有水的品格、性格。

十种善德之心是内容是: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止于至善”应当把握的十大方面。

“止于至善”的解读是:停止的目的在于达到完善、获取智慧,并且简结为:止而生慧。

《大学》里有一段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段话的意思是:知道停止才能安定下来,安定下来之后才能内心平静,内心平静才能泰然安稳,泰然安稳之后才能思虑周详和成熟,思虑周详和成熟之后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中国传统文化向来重视“止”,就是让念头或行为停止下来,使内心安静平和,达到冥想境界,启迪智慧。

总的来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怀有善念,“以向善为目标”,追求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止于至善”的确切含义有两个。分别是:

1、处于最完美的境界。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2、在至善之前停止。“止”即“停止,克制”。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始终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难道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所谓的至善,即要懂得停止和克制。

止于至善。

解释:止指达到;至指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自:《礼记·大学》。

原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例句:1、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道理: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在人性的层次指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由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首先要明了“止于至善”本身的含义。“止于至善”,孔颖达释为“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礼记正义》)朱熹释“止”为“必止于是而不迁”,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而不再改变,释“至善”为“事理当然之极”(《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事情的最高原则,即最高的善。

王阳明释“至善”为“性”,即本性,人类的本生是纯善无恶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传习录上·语录一》)至善之性是人类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种对本性的复归,“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同上)历史的解释虽然表达有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要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摘要】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提问】

首先要明了“止于至善”本身的含义。“止于至善”,孔颖达释为“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礼记正义》)朱熹释“止”为“必止于是而不迁”,一定要达到这个境界而不再改变,释“至善”为“事理当然之极”(《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事情的最高原则,即最高的善。

王阳明释“至善”为“性”,即本性,人类的本生是纯善无恶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传习录上·语录一》)至善之性是人类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种对本性的复归,“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同上)历史的解释虽然表达有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要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回答】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