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学习

谓在古文中的意思(古文中“谓”是什么意思)

本忻欢 2023-07-20 00:16:27 6832次

有以下7种意思: 说 谓,说也。——《广雅·释诂二》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诗·小雅》2.评论 子谓 子贱:“君子哉若人!”——《论语》 3.称为 谓之文也。——《论...,以下是对"谓在古文中的意思"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古文中“谓”是什么意思

有以下7种意思:

谓,说也。——《广雅·释诂二》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诗·小雅》2.评论

子谓 子贱:“君子哉若人!”——《论语》

3.称为

谓之文也。——《论语》谓为三横。——《世说新语·自新》

4.认为,以为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5.意料

不谓严挺之乃有此儿也。——《唐语林》

6.援助

故节于身,谓于民。——《晏子春秋》

7.通“为( wèi )”。相当于“是”醉而不出,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文言文中谓的意思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谓”的意思及举例如下:

1、告诉:例如出自《战国策·赵策》的“太后明谓左右”;

2、说:例如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的“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3、称为:例如出自《论文》的“谓之文也”;

4、评论:例如出自《论文》的”子谓子贱“;

5、认为,以为:例如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谓为信然“;

6、意料:例如出自《唐语林》的”不谓严挺之乃有此儿也“;

7、援助:例如出自《晏子春秋》的”故节于身,谓

谓在古文中的意思 谓在古文中如何解释

1、谓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告诉,对……说;说;叫做,称为;以为,认为;是,说的是等。

2、告诉;对……说。《鸿门宴》:“请往谓项王,言沛公不敢项王也。”

3、说。《石钟山记》:“因得观所谓石钟山者。”

4、叫做;称为。《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5、以为;认为。《赤壁之战》:“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6、是;说的是。《醉翁亭记》:“太守谓谁?”

古代汉语 “谓”和“谓之”的区别

在古汉语之中两者不同,下面举例子说明:

①使用的位置不同.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是放在“谓”的前面.而用“谓之”时,被解释的词总是放在“谓之”的后面.例如《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晨桑.”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解词的内容不同.“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译为“是指、指的是”.“谓之”强调被释词的特点,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可译作“叫”、“叫做”等.例如《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美人”实际上是隐喻楚怀王,王逸在注中指明它隐喻的内容.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蚊”和“蚋”是同义词,用“谓之”来区别它们.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