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学习

夫君子之行的行是什么意思(夫君子之行的“行”是什么意思)

泉旋 2023-03-26 18:15:49 7638次

小伙伴们,你们好,若是你对夫君子之行的行是什么意思,以及夫君子之行的“行”是什么意思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给大家解答一下你们心中的疑问。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下面就来解答关于夫君子之行的行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文章目录

夫君子之行的“行”是什么意思

指操守,品德。

夫君子之行的意思:有道德修养的人。

出处: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节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本文总结了管理一个人和学习的经验,着重讨论了一个“静”字,而失败归因于一个“躁”字,对比明显。文章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合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本文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诫子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夫君子之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之之是什么意思

“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意思是指结构助词“的”。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白话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扩展资料

之字用法:

1、作动词:到……去。

2、作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3、作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

4、作代词: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

5、作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

6、作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

7、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

8、作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9、作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

10、作助词:用宾语前置的标志。

11、作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12、作助词: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译文是什么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