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杂谈

三有保护动物是什么意思(三有动物名录)

舜涵菱 2023-03-30 07:16:13 5574次

各位伙伴们好,要是你对三有保护动物是什么意思,以及三有动物名录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具体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下面就来解答关于三有保护动物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文章目录

什么是三有保护动物

三有保护动物意思是有益、有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指的是野生动物的保护,三有指的是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三有野生动物保护

加强对我国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的规定。

经研究,于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

被保护的动物分为五大类型:哺乳纲、鸟纲、两栖纲、爬行纲和昆虫纲。

也有被单独领出来保护的,例如豹猫、华南兔、赤腹松鼠,刺猬、鼬、中华竹鼠、红嘴相思鸟、小田鸡、鹌鹑、针尾鸭等等。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指的是野生动物的保护,三有指的是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三有动物即: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目前,1700多种三有动物进入国家相关保护名录,其中,兽类88种,鸟类707种,两栖类291种,爬行类395种,昆虫类120属所有种和另外110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并每五年根据评估情况确定对名录进行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

什么是三有动物

三有动物: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对我国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经研究,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于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有了合法手续还不行,如何猎捕也有严格的规定。电捕工具、铁夹、气枪、毒药、麻醉药等均属于禁用猎捕工具,不能随意使用。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或者使用火攻、烟熏、挖洞、陷阱、捡蛋、捣巢等方法猎捕,也要负法律责任。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