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学习

稷下学宫怎么读(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叫“校”还是“庠”)

咎宾 2023-04-22 07:15:47 5281次

稷下学宫读作[jì xià xué gōng]。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 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门附近。 ...,以下是对"稷下学宫怎么读"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稷下学宫怎么读

稷下学宫读作[jì xià xué gōng]。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 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门附近。

稷下学宫教育:

稷下学宫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被后人称为"田氏封建政权兴办的大学堂","齐国的最高学府",其在教育史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稷下学宫具有后世大学的基本要素,是以教育功能为主体,兼具学术研讨争鸣及为现实政治服务功能的高等教育大学堂。稷下学宫绝不是历史上官学的复归,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变革中重生:使官、私学结合,让官学走出官府,成为社会之大学;变"政教合一"为政教结合,提升了大学为国家政治服务的内涵。

稷下学术的交流、发展,创新、突破,哲学大师的不断成长和涌现,使其真正具有了后世所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本质属性。稷下学宫在继承、发展了孔子私学的本质属性和诸多优势的同时,对私学的创新、超越展现在:变一人之教为大师云集的众人之教。

变一家之学为百家之学的传承与争鸣;变传授历史知识为主为研究现实、面向未来为主;由个体私学向私学教育联合体性质的实体发展。并以国办官学的形式,积极主动地影响和导引了战国私学的发展方向。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叫“校”还是“庠”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庠”,出现在夏朝,后演化为“序”、“校”、“学”等。

张彬、周谷平编著《中国教育是导论》有这样的描述:

文献中关于古代学校的记载,并不始于夏、商,也见于原始社会末期,如有“虞氏之学名庠”的说法。虞氏即有虞氏,是传说中的部落名称,舜为其首领。有关原始社会末期的“庠”,在《礼记》中另有两条记载:“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明堂位)“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王制)庠,《说文》“从广羊声”,“广”指房舍,“羊”即家畜之一种。“米廪”是储存粮食之所,一般由老者看管,也成为老人聚集之地。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男女青壮年外出种地、捕鱼、打猎,老人留在家中储存谷物、饲养家畜,也负责看管、教育儿童。”

古人读书的地方叫什么

  古人读书的地方叫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