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杂谈

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由来(“正月理发死舅舅”这句话怎么来的)

泥玉轩 2023-04-28 19:16:08 7569次

  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主要与清朝剃头令有关。由于汉人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思想的影响,不愿意剃头。这时,清朝下达命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大部分汉人因此屈服,小部分人选择避世隐居。清朝...,以下是对"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由来"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正月剃头死舅舅的由来

  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主要与清朝剃头令有关。由于汉人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思想的影响,不愿意剃头。这时,清朝下达命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大部分汉人因此屈服,小部分人选择避世隐居。清朝成立后,不少汉人偷偷怀念明朝。于是,逐渐有人带头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是,他们不敢公开与清廷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

   正月剃头死舅说法的由来

  正月不剃头是指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正月剪头妨舅舅的习俗。古代中国人民对头发十分重视,民间早有在特定时间剪头发的习惯,如《礼记》中记载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鬌,男角女羁。说明起码早在汉代,我国民间便已对剃发时间有了一定的要求。

  清代潘荣陛所书《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五月多不剃发,恐妨舅氏。这又说明了在清代实是将五月剃发与妨舅相联系。在我国民间,诸如此类禁忌数不胜数,如《遵生八笺》甚至规定了夫妻何时不能同房甚至不能问疾。可见,剪头发妨舅实是古代一种普通的迷信说法。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依然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的普遍价值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类似正月理发死舅舅此类民俗,无需太刻意。而作为年轻人也不要刻意去反对这样的民俗,以防引来长辈不快。

正月剪头死舅舅的由来 正月剪头死舅舅怎么来的

1、正月剪头死舅舅这句话的来源清朝。

2、从清军入关以来,清朝皇帝决定实行一种奇怪的发型,以“平复周边地区,留在中原”。他把头发从前面剃到头顶,然后剃掉他周围的头发,中间只剩下一条长长的辫子。为了统一国家,特别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在汉代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实现的媒介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各地的剃头匠都收集起来,送给每个人一根神圣的旗杆。

3、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以及逐渐安定的盛世之治,剃发政策得以正常实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

4、这一说法,据传来自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

5、“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正月理发死舅舅”这句话怎么来的

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一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头闹剧至今未结。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