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杂谈

竹鸡是保护动物吗(竹鸡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喜雨筠 2023-05-09 19:16:23 7731次

1、竹鸡属于三有野生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但并不属于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2、依据:竹鸡为鸡形目动物,而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中均无...,以下是对"竹鸡是保护动物吗"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竹鸡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1、竹鸡属于三有野生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但并不属于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2、依据:竹鸡为鸡形目动物,而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中均无竹鸡。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中的鸡形目动物主要有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斑尾榛鸡、黑嘴松鸡、黑琴鸡、红喉雉鹑、黄喉雉鹑、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蓝腹鹇(蓝鹇)、褐马鸡、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白冠长尾雉、灰孔雀雉、海南孔雀雉、绿孔雀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中的鸡形目动物主要有环颈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红胸山鹧鸪、台湾山鹧鸪、绿脚树鹧鸪、花尾榛鸡、镰翅鸡、松鸡、岩雷鸟、柳雷鸟、暗腹雪鸡、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大石鸡、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红原鸡、黑鹇、白鹇、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等。二、竹鸡介绍1、竹鸡体长约为30cm,体重约为200-350g,其中成年雄鸡体重可达300g左右。喙部为黑色或褐色,额部与眉纹为灰色,头顶与后颈呈橄榄褐色且有较小白斑;胸部为灰色,呈半环状;下体前部为栗棕色,渐后转为棕黄色;肋具黑褐色斑,跗跖和趾呈黄褐色。2、竹鸡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山地,为国内特有的观赏鸟类,其中雄鸟常被人们驯化为斗鸟。3、竹鸡通常在山地、灌丛、草丛、竹林等地点成群活动,主要以杂草种子、蔬菜叶、嫩芽、颗粒型果实以及较小昆虫为食。4、竹鸡于每年3月份左右进入繁殖期,4-5月份左右在茂密的灌丛、草丛、竹林地面营巢产卵,孵化期为16-18天左右。

竹鸡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竹鸡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竹鸡俗名华南竹鹧鸪、泥滑滑、山菌子、竹鹧鸪、普通竹鸡。竹鸡喙黑色或近褐色,额与眉纹为灰色,头顶与后颈呈嫩橄榄褐色,并有较小的白斑。

竹鸡胸部灰色,呈半环状,下体前部为栗棕色,渐后转为棕黄色,肋具黑褐色斑,跗跖和趾呈黄褐色。上体黄橄榄褐色,眼淡褐色,嘴为褐色。

竹鸡的生活习性。

竹鸡常成群活动,群由数只至20多只组成,冬季结群较大,繁殖季节则分散活动。每群有固定的活动区域,取食地和栖息地较固定,领域性较强。通常在天一亮即开始活动,一直到黄昏。晚上栖于竹林或树上,常成群在一起栖息,头朝向同一方向。天冷时群间个体靠得较紧,常栖于同一树枝,天热时个体间距离拉大,分别栖于几个树枝。

竹鸡属于保护动物吗

竹鸡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竹鸡大多生活在竹林中。形体比鹧鸪小,毛呈褐色而有斑点,竹鸡喜欢吃白蚁。棕胸和灰胸竹鸡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生长环境

栖于森林、竹林或灌木丛中。善潜伏,飞捷而低。繁殖季节,雄者喜鸣,好斗。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叶及蝗虫、蚱蜢、白蚁等昆虫为食。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诸省的山地。

形态特征

灰胸竹鸡,小型禽类。体长约29cm。嘴短,褐色。虹膜淡褐色。头、颈侧、颏、喉等均栗红色。上体大都黄橄榄褐色,并缀以黑褐色毛虫状细斑,头顶杂以少数棕点;额与上背沾灰色,眉纹蓝灰,并向后延伸至背侧;背部大多杂以栗斑和细白斑。肩羽与背相似,但白斑居多。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