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成像原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舜涵菱 • 2023-05-10 01:16:33 • 5697次
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们的放大本领。 因同一件物体对...,以下是对"显微镜成像原理"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们的放大本领。
因同一件物体对眼睛的张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所以一般规定像离眼睛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处的放大率为仪器的放大率。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视角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
显微镜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实验原理
显微镜的光学部件包括物镜,目镜,聚光镜及照明装置几个部分。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弹簧夹片
(2)照明部分:反光镜(平面镜和凹面镜)、聚光器、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
显微镜的成像(几何成像)原理:
显微镜之所以能将被检物体进行放大,是通过透镜来实现的。单透镜成像具有像差,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因此显微镜的主要光学部件都由透镜组合而成。从透镜的性能可知,只有凸透镜才能起放大作用,而凹透镜不行。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虽都由透镜组合而成,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成像原理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
反光镜: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用,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暗时用.它们都是反射一部分光透过载物片增大物体的亮度,便于观察物体.
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作用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物镜要成放大的实像,物体处于物镜的1倍焦距(f 物 )与2倍焦距之间,越靠近焦点像越大,像距大于2倍焦距.物镜成的放大实像在目镜中需要再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则物镜成的放大实像应处于目镜的焦距(f 目 )之内,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可以通过观察显微镜实物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认识每一个部件的原理及用途.显微镜的主体部分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凸透镜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使物体成两次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积.
显微镜的调节:显微镜是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眼睛看到的像与原物相比实际上是倒着的、左右是相反的.例如:当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物体偏左上时,应向左上移载玻片,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于视野的中央.
相关推荐
-
各位朋友们好,如果你对潜望镜成像原理,和潜望镜成像原理画图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具体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下面就来解答关于潜望镜成像原理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
-
-
-
-
-
-
-
-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