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等级(古代科举考试分哪些等级)
祁爰美 • 2023-05-21 17:16:47 • 7070次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1.乡试:也称为“省试”,是进入科举考试的第一关。每三年一次,由地方官员主持,考试内容是经义、史书和诗词文赋等。参加者多为贫寒士子和官员子弟,通过此关考试的考生称为...,以下是对"古代科举制度等级"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古代科举考试分哪些等级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1.乡试:也称为“省试”,是进入科举考试的第一关。每三年一次,由地方官员主持,考试内容是经义、史书和诗词文赋等。参加者多为贫寒士子和官员子弟,通过此关考试的考生称为“举人”,可以被授予一个低级官职。
2.会试:通过乡试后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也称为“中试”或“京试”。每三年一次,由皇帝亲自主持,地位高于乡试。会试的考试内容是经义、史书和诗词、策论和策问,笔试和口试结合。通过此关考试的考生称为“贡士”,可以被授予中级官职。
3.殿试:也称为“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关卡。每三年一次,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内容是贡生的诗词、策论和策问,结合朝廷大事。通过此关考试的少数优秀考生可以成为进士,被授予高级官职,甚至成为皇帝的谏官。
古代科举考试的等级顺序是什么
等级顺序见下面:县试,取得童生资格,即社会承认你为读书人。府试,取得秀才资格,这是成为读书人的标志,取得秀才后可以不纳粮,见官不拜。院试,取得国子监等读书资格,秀才可以参考,也可不考。乡试,一省考试,考中极为举人,可以称为老爷,具有做官资格。会试,进士初选,考中极为贡士。殿试,皇帝监考,合格者为进士(一甲),另外二甲为同进士,三甲为赐同进士,真正的进士为一甲。头名状元,次名榜眼,三名探花。排名情况从大到小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童生。
古代科举是怎么排级别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为古代科举考试不同等级的称呼,至于状元、榜眼、探花是进士中的前三名。
殿试取中者为进士,进士榜,又分为三甲。
一甲只取三名,又称三鼎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这三名赐进士及第;
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三分之一,赐进士出身;
三甲第一名也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三分之二赐同进士出身;
相关推荐
-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意义: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种人才的选拔制度,它取代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度是历史的进步,它使得更多的寒门子弟通过读书,考试就能做官,改变命运,推动了社会阶层的......
-
-
-
-
-
-
-
-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