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杂谈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后来怎么样了)

子车新柔 2023-03-29 12:16:30 6407次

各位朋友们好,要是你对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和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后来怎么样了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具体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下面就来解答关于凿壁偷光的主人公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文章目录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

1、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拓展资料:

1、启示: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2、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3、【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的主要人物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要人物是匡衡。

偷光凿壁的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关于他的出生地并没有固定的说法,一是东海承人,一是兰陵县匡王村人,匡衡的家庭从小就不富裕,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但是匡衡十分好学,因此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是被广为传颂,并且通过给人帮工赚取学费,拜在了博士的门下学习《诗经》,才为他后来成为丞相铺平了道路。

匡衡最后的结局:

匡衡小时候凿壁偷光刻苦读书,长大后虽然位及宰相,但是最后却落了个被贬的下场。其实匡衡一开始也并非我们看到的这般光鲜,他曾经参加过九次科考,最后才考上了科里最次的丙科,如果不是他对于诗经的精通研究,讨得了太子的欢心,最后也不可能步步高升。

在太子继位成为了汉元帝后,匡衡就开始了自己的进阶之路,一路从郎中,博士,御史大夫升到了宰相,不过在这期间,匡衡还是趁着长安发生地震,积极上书,引用诗经中的上行下效,弘扬了一把仁和之风。当然也受到了太子的大加赞赏。而且每个一段时间,汉元帝就会亲自听匡衡讲解诗经,可以说是深的皇帝的信任。

最后匡衡被封为了乐安侯,但是他却利用郡图的错误,将封地非法扩大了四万亩,后来汉元帝逝世,汉成帝继位,就翻出了匡衡的这笔旧账,用“专地盗土”的罪名,将匡衡贬为了平民。这也是很可惜的一个故事了,明明小时候那么刻苦努力,长大后却成为了一个贪官,让人不免唏嘘。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不少的名人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用各种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反而很多人都没有把学习知识看得很重要了,这么多的典故,你知道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吗?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名臣。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凿壁借光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匡衡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发愤图强,那现在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条件,学习更多的知识,学到了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别人也偷不走。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