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
沃可佳 • 2023-03-30 08:16:08 • 6947次
各位朋友们好,如果你对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以及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不是很明白,没关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下面就来解答关于第一部长篇叙事诗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文章目录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末年民间歌曲,后收入徐陵《玉台新咏》。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现实主义杰作,也是古典文学中最长叙事诗。全诗三百五十余句,一千七百余字。
通过汉末庐江小吏焦仲卿及其妻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描写,着力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热情歌颂焦、刘夫妇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并表达了广大人民要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
特点
《孔雀东南飞》情节完整曲折,结构严谨,剪裁得当。诗中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和铺叙手法,起着衬托、渲染作用,同时还有一些抒情性的穿插和环境描写,拱托了悲剧氛围。
作品的语言生动活泼,民歌特色浓厚。结尾写刘焦二人死后合葬,坟上生出松柏梧桐,枝叶相交,上有鸳鸯相向,日夕和鸣,象征着他们夫妇爱情的不朽,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是浪漫主义的。
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原为民间歌曲,可能经过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
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少妇,美丽、善良、聪明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少妇,美丽、善良、聪明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
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死。
作品鉴赏
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
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
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第一篇长篇叙事诗经典代表作是什么
第一篇长篇叙事诗经典代表作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社会环境: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创作于冻汉,被誉为乐府诗的高峰之作,跟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壁"。
《孔雀东南飞》主要讲述了一对相爱的恋人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妻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便出自《孔雀东南飞》,表达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定信仰。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对今天的人仍有借鉴意义,它告诫父母,不要太阻挠子女的爱情,给子女一个选择爱情自由的权利,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子女。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