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德而师之意思(度德而师之意思是什么)
咎宾 • 2023-04-03 03:15:48 • 6125次
小伙伴们,你们好,若是你对度德而师之意思,和度德而师之意思是什么不是很明白,没关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下面就来解答关于度德而师之意思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文章目录
度德而师之意思是什么
凡德行高尚的人便可尊其为老师。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这句话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每个人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首先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道德涵养程度和为人处事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以此来确定自己应处的位置,决定行事方针和方法。
然后,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谨慎斟酌,量力而行,尽最大努力,收到最佳效果。量力而行流传下来成为成语,至今仍经常使用。度得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的处事原则,在今天也不失其借鉴意义。
扩展资料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度德而师之什么意思
1、“度德而师之”应为“度德而处之”,意思是:每个人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首先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道德涵养程度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2、《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度德量力的意思
衡量自己的品德能否令人信服,估计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工作。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示例】又想:“倘或被他二人一个不留神,误碰一下子,恐怕吃不住。”便自己度德量力,退了下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近义词】量力而行。
【反义词】刚正不阿。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造句】
1、备移坐密告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已久,备不度德量力,欲为天下声明大义;只恨智浅术短,迄无所成。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
度德而让 古人所贵是什么意思
度德而让,古人所贵。
先解释字词:
度(duó):衡量,比较。
德:德行,品质。
所贵:所字结构,所字用在动词前面,使其名词化。贵,意动用法,认为贵种。所贵,认为贵种的东西。
度德而让,古人所贵: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品质,把位置让给超过自己的人,这是古人所看重的行为。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