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育学习

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意思(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委绍辉 2023-03-25 11:16:08 6461次

各位朋友们好,如果你对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意思,和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具体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下面就来解答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意思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文章目录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

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不用战争就能使敌人降服。通过强大的力量,使敌人失去作战的勇气,不用战争,而取得胜利,是战斗的最高境界。

简单的说法:就是让对方知道如果战争他们一定输,不战争倒可以避免损失。从心理上压倒对方,让对方屈服!!

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出处】《孙子兵法·谋攻篇》——春秋·孙武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扩展资料

1、《孙子兵法·谋攻篇》创作背景

《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的道理。

2、《孙子兵法·谋攻篇》作者介绍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意思啊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 孙子兵法· 谋攻》,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扩展资料孙子说: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敌国完整无损的降服于我为上策,而攻破敌国使其残缺受损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军(12500人为一军)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军,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旅(500人为一旅)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旅便略逊一筹;

能使敌人一卒(100人为一卒)官兵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卒兵众就差一等了;能使敌人一伍(5人为一伍)士卒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伍士卒就差一等了。所以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战而屈人之兵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7199014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